冷凍干燥階段是在真空冷凍干燥機內進行的。該階段包括升華過程和解吸過程兩部分,主要通過調節冷凍干燥機的真空度和加熱板溫度并對物料的溫度和重量進行監測來保證冷凍干燥過程的順利進行。在牡丹花的真空冷凍干燥過程中,影響牡丹花凍干的因素很多。
在干燥壓力為15Pa、解吸段加熱板溫度為55℃、預凍溫度為-35℃的工藝條件下,牡丹花的冷凍干燥曲線如圖 2.20 所示。

在相關研究中,牡丹花的預凍溫度為-35℃、干燥壓力為15Pa,在不加熱的情況下花材經過≧6h達到共晶點溫度,即升華階段≧6h,此時未結合水基本上升華完畢。但是,如果真空度保持不變,鮮花的預凍溫度為-15℃時物料在冷凍干燥過程中溫度很快上升,大約2h就上升至共晶點溫度,使得花材中的未結合水在非凍結的狀態下發生蒸發,冷凍干燥后的干花出現皺縮、起泡現象。牡丹花預凍溫度分別為-15℃和-35℃時的花蕊中心溫度的變化趨勢見圖 2.21。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認為在該組試驗條件下牡丹花的預凍最終溫度設為-35℃左右比較穩妥。牡丹花的預凍過程先是在冰箱的冷凍室內進行,冷凍室的溫度為-18℃,將室溫下的牡丹花放人其中進行半快速冷凍,將近2h后牡丹花溫度降至-15℃,由于凍結的過程是一個放熱過程,因此應繼續在冰箱內保持2h后再取出。從冰箱取出后立即用液氨噴淋使牡丹花的溫度快速降低,達至一35℃后保持幾分鐘,防止牡丹花內的冰晶在鋪放過程中吸熱融化。
研究試驗結果還表明,在預凍溫度相同的情況下,降低壓力、真空度,可以使花材溫度上升的趨勢減慢。由于花瓣與其他凍干物料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材質薄,進入凍干箱后在加熱板未加熱的情況下與周圍環境發生熱量交換,使得其自身的溫度上升很快,從而會影響花材內部凍結水的狀態,最終影響花材凍干后的品質。壓力降低利于傳質,不利于傳熱,從而減慢花材溫度上升的趨勢。升華階段時間至少要有 6~7h,牡丹花中的未結合水才能保證是在凍結的情況下被升華,凍干的牡丹花顏色變化不明顯,而且花瓣無皺縮現象出現,整朵牡丹花的形態也能基本保持不變。如果升華時間短,凍干后的牡丹花花瓣皺縮明顯,而且顏色變暗,整朵花明顯變小。
在真空度相同的情況下,解吸加熱時加熱板的溫度越高,干花的殘余含水量越低,鮮花被干燥得越徹-底,凍干時間也能適當縮短。但是,解吸加熱時加熱板的溫度直接影響著物料的溫度,而每一種物料都有一個最高允許溫度,當物料溫度高于這一溫度時,它的一些物理性質和外觀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試驗結果表明,牡丹花花瓣的最高允許溫度為50℃左右,當加熱板通過加熱使牡丹花花瓣的溫度超過50℃、花蕊中心溫度超過40℃時,牡丹花就會出現邊緣皺縮、卷曲且花瓣顏色變深的現象。因而在調控加熱板的加熱溫度時應以牡丹花的花瓣溫度不超過50℃或花蕊中心溫度不超過40℃為基準來靈活調整。
由于牡丹花非常輕,在凍干的過程中重量變化不明顯,因此,凍干終點的確定采用溫度趨近法和稱重法來聯合判定,即當牡丹花瓣表面的溫度趨近于加熱板的溫度且牡丹花質量幾乎不發生變化時,即可認為凍干過程可以結束。